
評分:3.9分/5分
因同學在FB上的推薦看了電影「命運化妝師」。確實是一部不錯的國片,可惜探討「殯葬業」主題已被日片用過,如同「神鬼第六感」的結局在「靈異第六感」中的「鬼以為自己還是人」的梗被用過了,所以「在金馬獎開幕片中大膽挑戰生死禁忌」已經在兩三年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挑戰過了」,所以沒有太大新鮮感。在該電影只能說是把主角帶回一個同志愛情的回憶和引發未來的糾葛,並非故事重點,但我還是相信編劇把該角色設定為禮儀師,是利用涉及死亡的職業來表達若干的訊息。
主角的情人所喜歡而彈奏的曲子,也被當成配樂而一直在影片中出現。就是浪漫主義音樂家舒曼《兒時情景》的第一首─「關於陌生的國度與及其人民」。而著名的夢幻曲則是《兒時情景》的第七首。至於是不是如電影裡所說的是舒曼寫給其妻子克拉拉的曲子就不得而知。因為從曲名和曲集的名稱都看不出來,反而有點像是舒曼為了懷念自己童年天真浪漫的幻想和回憶所做的曲集。我想編劇選這首曲子是有這個原因,就是舒曼晚年因精神疾病所苦且企圖自殺過。這跟該電影浪漫唯美的場景氣氛和愛情及現實造成的衝突所造成的痛苦有所呼應。
該電影在同志愛情和傳統社會道德衝突的問題有許多著墨。另外也點出同性戀者迫於社會壓力隱藏性向所造成的情緒壓抑,以及當同性戀者迫於社會眼光或逃避情傷而和異性戀者結婚,對異性戀者亦是非常不公平。總之,愛情的結果就是愛你的你不愛,你愛的不愛你,相愛的終究會分離。伴隨「愛別離」、「求不得」,有些人會選擇傷害他人和自己的方式逃避或「解決」。今天晚餐時看到24歲的冷器維修工人因求愛不成,殺死16歲的高中少女後自殺的電視新聞。更令人感慨。讓我想起另一部國片「雙瞳」中最後幾句─「因愛生憂,因愛生懼。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懼。」─交阯羅浮山出土碑文。
JosephRan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