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宗教探索 (19)
- Jun 23 Mon 2014 19:58
淺探佛教輪迴觀(宗教哲學指定閱讀讀後感)
- Feb 27 Thu 2014 23:21
宗教信徒為何討厭同性戀?以一神教為例
基督教徒時常會辯稱不是他們厭惡同性戀而是上帝厭惡,然而他們對同性戀者抱著的偏見、排擠,不管那個同性戀者為人怎樣,遠比對一個道德更敗壞的異性戀「罪人」來的更明顯。如同古時候的他們對異教徒的態度,道德高超的異教徒仍需下地獄受永火之刑。依照他們的觀點,不管異教徒的道德多好,他一定有犯一些枝微末節的小過錯,而他最大的錯誤就是他沒信基督宗教,所以他就非「義人」而是「罪人」,「罪人」必下地獄。同理教徒對同性戀者的看法也是,他們論斷那人是「自願墮落」和「違反上帝恩賜」的行為,因此排擠甚至感到噁心,當然更糟的是企圖「治癒」那個可憐的同性戀者,然而充其量就只能要同性戀壓抑和隱藏自己的性向而已。我比較好奇的是,既然基督教徒承認自己也是罪人,怎麼尤獨排斥同性戀,卻就沒有互相排斥對方往來呢?其實若只跟道德完美的人交朋友,那就會一個朋友也沒有。所以說白了,基督教徒厭惡同性戀就是認為同性戀唯一的錯是他們擁有和多數人不一樣的性傾向。回到主題,為何基督教徒討厭同性戀並認為那是罪惡的呢?除了在表面來看同性戀對傳統家庭概念的衝擊、涉及血緣的延續(在古代人類幼年死亡率高的情形下,古人認為子嗣綿延是非常重大的責任,舊約有許多極端、充滿想像、富有「要求人類儘可能繁衍後代」寓言意義之類的神話故事,如創世紀第三十八章猶大長子珥和次子俄南的故事,因珥被耶和華處死,於是乎猶大要求次子和嫂嫂亂倫以留後。然而弟弟俄南不願替哥哥留後,所以在和嫂嫂行房時體外射精,而耶和華就因此把俄南殺了。)以外,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同性戀的存在破壞了基督教徒的宇宙觀。所以他們把同性戀視為自願性的墮落行為(超級萬能好用的自由意志論,當然這又是另外沒完沒了的討論議題)。我在閱讀中研院院士李亦園的著作《文化與修養》得到一個有趣的訊息來印證這個結論,這個結論用來解釋基督教徒燒死異端、過去反對地球是圓的、伽利略和布魯諾的日心說,到近代反對演化論、離婚和同性戀婚姻都可以解釋,說穿了就只是基督教徒不承認自己對宇宙的理論模型和現實不同而已。
- Mar 05 Tue 2013 00:29
《神的演化》讀後感(下)
- Mar 02 Sat 2013 20:45
《神的演化》讀後感(上)
- Aug 31 Fri 2012 14:55
佛陀是神嗎?佛陀值得我們崇拜嗎?
- Jul 28 Sat 2012 01:42
儒家中庸和佛教中道簡介
- Mar 26 Mon 2012 07:07
Buddhist Attitude of Mind(佛教的宗教態度)(下篇)
幾乎所有的宗教都是建立在「信」——毋寧說是盲信——上的。但是在佛教裡,重點卻在「見」、知與瞭解上,而不在信(相信)上。巴利文佛典裡有一個字 saddha 梵文作sraddha),一般都譯作「信」或「相信」。但是saddha 不是單純的「信」,而是由確知而生之堅心。只是在通俗佛教以及在經典中的一般用法方面來說,saddha 確含有若干「信」的成份。那是只對佛、法、僧的虔敬而言的。
根據西元四世紀頃的大佛教哲學家無著的說法,信有三種形態:
- Mar 25 Sun 2012 23:12
Buddhist Attitude of Mind(佛教的宗教態度)(上篇)
- Dec 19 Mon 2011 23:48
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帶入大乘佛教中的「因為A不是A,所以A是A」的哲學思想探討。
- Nov 15 Tue 2011 02:30
「人為何受苦」之宗教探索和簡評
(美國擅長經文鑑別學的聖經學者─巴特‧葉爾曼繼暢銷書《製造耶穌》之後的作品─《上帝的問題》書影,書中內容是闡述他為何由原本的「福音派」轉為「不可知論」的觀點)
- Nov 15 Tue 2011 01:28
從電影「戰神世紀」看人格化的「神明宗教」
- Jun 22 Wed 2011 01:19
拜讀龔天民牧師「基督教與佛教」讀後感(下)
- Jun 21 Tue 2011 01:48
拜讀龔天民牧師「基督教與佛教」讀後感(上)
釋迦牟尼佛 楊英風 製
- May 23 Mon 2011 20:44
使徒保羅的「原罪」
- May 18 Wed 2011 21:39
老子的「道」、中國的「天」是基督教的耶和華?
- Mar 26 Sat 2011 23:06
閒話耶教徒抨擊佛教徒膜拜「偶像」
- Feb 27 Sun 2011 22:57
真善美禪學營心得
很高興能分享我的心得。寫作是作者為了傳達自己的理念,當然我們一定要思維後決再定認同於否。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釋迦牟尼佛就鼓勵祂的弟子這麼做,而不是像神教教主鼓勵人盲目的去服從「神」的權威,卻不認同人去對他們的「神」或「經典」做理性地考察(有的話常被視為褻瀆或「異端」)。當然,每個人都有「我執」,所以做的論述甚至是要求客觀的學術都一定會帶有「主觀」的色彩。像神父或牧師做的「比較宗教學」或「佛教學研究報告」。對於同一件佛教歷史事件的描述很可能和佛教徒有所差異,對於佛教神話的部分則是和歷史學者的觀點一致(歷史學家基於科班的訓練,一律不相信常理下不可能發生的事),一律視為「虛構」或是出於什麼神祇崇拜的原形(有趣的是,佛教有神話是為了渡世方便,而神教的信仰則是建立在他們的「神話」基礎上),對佛教的總評的差異,那自然更不用說了。在禪訓營之前,我稍微看了些粗淺的佛教入門書,對「佛學」只有模糊的概念。但是禪訓營上課的內容就大致能掌握。以下我會提出一些課堂上和文章中出現的佛學專有名詞的解釋給入門的同學參考。當然還有我的疑問和心得。
- Nov 30 Tue 2010 00:34
空海大師簡介
- Jun 22 Tue 2010 21:45
佛教和耶教的看法!
引用自http://blog.sina.com.tw/antichrist/trackback.php?pbgid=78715&entryid=588758
FW: 交換人生舞台~慈濟人禱告記(見證主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