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能分享我的心得。寫作是作者為了傳達自己的理念,當然我們一定要思維後決再定認同於否。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釋迦牟尼佛就鼓勵祂的弟子這麼做,而不是像神教教主鼓勵人盲目的去服從「神」的權威,卻不認同人去對他們的「神」或「經典」做理性地考察(有的話常被視為褻瀆或「異端」)。當然,每個人都有「我執」,所以做的論述甚至是要求客觀的學術都一定會帶有「主觀」的色彩。像神父或牧師做的「比較宗教學」或「佛教學研究報告」。對於同一件佛教歷史事件的描述很可能和佛教徒有所差異,對於佛教神話的部分則是和歷史學者的觀點一致(歷史學家基於科班的訓練,一律不相信常理下不可能發生的事),一律視為「虛構」或是出於什麼神祇崇拜的原形(有趣的是,佛教有神話是為了渡世方便,而神教的信仰則是建立在他們的「神話」基礎上),對佛教的總評的差異,那自然更不用說了。在禪訓營之前,我稍微看了些粗淺的佛教入門書,對「佛學」只有模糊的概念。但是禪訓營上課的內容就大致能掌握。以下我會提出一些課堂上和文章中出現的佛學專有名詞的解釋給入門的同學參考。當然還有我的疑問和心得。

  在禪訓營中我更能深深感覺到學佛須實踐道理。至於自己了脫生死再入世度眾生這還太難了!我從沒打坐這麼久、這麼密集。也很少有「與世隔絕」、「不問俗事」和吃純素的機會。雖然俗話說「大隱隱於市」。但是對於我們初入禪門者而言,暫時的「出世」是個好方法。畢竟現代人可說是比古代人更加六根不清淨,加上頭腦轉個不停無法休息、身體沒有勞動和生活不規律,許多身心的問題也因此而生。現在日本很多企業都會要求員工參加禪七,目的是為了改善現代得這些文明病。科學也能證實禪定的部分好處,如能刺激副交感神經活絡和多巴胺及內啡肽得釋放。負責轉換長期記憶的海馬迴也會更活躍(我研究神經醫學的獸醫系博士班學長跟我說的)。藉由禪坐,一些病痛似乎也有所減輕,只是慚愧的是,我並沒有天天練習,也常常因腳痛和妄心結束練習。理所當然地,貫徹「每日一禪定」是我在禪訓營發的願之一。至於腳痛或某些地方痠痛的解釋是通氣脈,我覺得這還是有所懷疑。畢竟維持一個姿勢都有乳酸堆積、血流不通暢或發炎的現象。不單是發生在禪坐。

  我覺得有「佛學知識」和修行程度好壞無關。六祖慧能是最好的例子。(若我們以歷史的角度去察考六祖壇經的內容,會發現六祖完全不識字是不太可能的)但是以現在來說,既然入了佛門,佛學和真修實證應該都受重視,何況我們都閉關了,建議講師何不由釋迦牟尼佛的生平至體悟到內容、佛教基本世界觀和思想觀做些全面蓋括性地介紹。才不會一群「新生」聽不懂,一直打瞌睡(我回程時聽到後方一名交大和中正大的學員提到自己有這種狀況,而部分組員也有這種問題),也不會當有人問:「你是佛教徒,請問佛是誰?佛和神有何不同?祂覺悟了什麼?該怎麼做個「稱職」的佛教徒呢?」而我們自稱學佛人,卻很難答得明白這麼「簡單卻又博大深奧」的問題。如原信婆羅門教舍利弗目犍連請教馬勝比丘佛法的概要,馬勝比丘扼要地講出了佛教「空觀」的核心教義,他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吾師大沙門,常做如是說。」這清楚說明佛陀體悟到的內容。也使得舍利弗目犍連立刻皈依於佛陀門下。而後來這兩人學識優越而受到佛陀重視,引發少部分人的不滿,因為這兩人本是外道教徒。佛因此說出了著名的偈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自此,僧團開始了律制的實施。著句偈語之所以著名,也被諸多經典記載引用(如《大般涅槃經》)。是因為它含蓋了佛教最核心的實踐教義。偈語的解釋可深可淺,但徹底做到實為不易。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們常因貪嗔癡慢疑而造惡業和怠惰。行善也常心有餘而力不足或是行善的心態不正確。一則公案記載:白居易鳥窠禪師佛法大意,禪師達此偈語。白居易有點輕視地笑說:這連三歲孩童也能道得。鳥窠禪師立刻大喝:「三歲孩童能道得,八十歲老翁卻未必能行得。」以上可知,佛教教義可說是「知易行難」。如同耶穌在新約中說走「窄門」的人少。但該值得慶幸的是,這是佛法和明師能幫助我們逐步克服這個問題,只是我們有沒有那個動力和決心而已。此外,佛教是不相信有「永恆靈魂」的存在。這是佛教高於其他宗教的地方之一。很可惜在禪訓營中講師錯過跟同學介紹這方面的機會,甚至屢次說出「靈魂」這個容易誤導的名詞。
 
禪訓班正式的第一堂課是「人為什麼要修行」。內容和我最近讀的一本日文翻譯書《人為何而生?為何而活?》有類似的地方。該書是引用日本淨土宗大師親鸞上人著作為解答,說明人生而為人的目的就是修行,往生後得到彌陀誓願的恩澤。雖然宗派不同,但是諸法同一味。人活著就是要修行,唯有修行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佛教徒相信「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應把握短短數十載的人生好好修行。或許有人會認為佛教是消極的。我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佛教是信仰自力的宗教,雖淨土宗有他力救贖的思想,但是在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修完「慧」後還是要到世間修「福」後方能成佛。西方極樂世界只是暫時的「歸宿」。諸位有興趣可參考淨土宗的三部經典─《佛說阿彌陀經》《佛說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此外,修行未必要出世,像古代日本東密大師空海、中國提倡一日不做則一日不食的百帳禪師、現在台灣慈濟證嚴法師都是出世的出家人。或是許多在家居士也是在業界或歷史上大有成就。佛陀曾說:受佛禁戒,誠信奉行,敬歸三寶。養親敬忠,內外僅善,心口相應。又云:為佛弟子可為商販,營生立業,平斗直尺,不可罔於人。這就足以證明佛教鼓勵孝道、誠信、從事生產。修行和逃避世間其實是兩回事。所以學佛對自己反而能更務實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也能更快樂得享受和珍惜人生,對於社會則有穩定祥和的作用。至於課堂上提到修行能否改變命運,我相信除了《了凡世訓》能做說明外,再舉個佐證:常聽到「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而修行若能改變我們的性格、陶冶我們的心性,自然能改變我們的命運。因此我是非常肯定這觀點的。

  禪定是六波羅蜜之一。禪定並非只是打坐,也不只是冥想。冥想和打坐,釋迦牟尼佛在苦行後就明確體認到這些是無法幫助真正解脫的。很希望講師能幫助學員釐清這個觀念。我也很希望搞清楚其中差異。而不是說一開始是一樣的等等的話語使學員錯過體認「禪」的本質得初機。禪訓營中一在引用《六祖壇經》開悟即成佛的話語來說明,我個人覺得有待查證,原因如下:

1.  禪訓營的講師承認有菩薩道(小乘無渡人的概念,自然無渡人的菩薩)。什麼是菩薩?根據丁福保佛學大辭典的解釋精簡後給大家參考: 菩提薩埵Bodhisattva,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法華經嘉祥疏一曰:「菩提云道,是無上正遍知果道也。薩埵言眾生,為求果道故名道眾生也。」法華玄贊二曰:「菩提覺義,是所求果。薩埵有情義,是自身也。求菩提之有情者。故名菩薩。」總言之,菩薩是覺悟的有情眾生,也可說是證悟空性的人或鬼神。雖已開悟但是仍未成佛,像等覺菩薩如我們熟知的觀世音、普賢、文殊、地藏王菩薩等等,難道都沒開悟嗎?菩薩也是成佛的必經階段,且菩薩還有許多修行次地之分。所以開悟其實並不等於成佛。慧能大師說的開悟即成佛只是方便說,我認為這很有可能的。

2.  禪宗的說法迦葉是禪宗初祖,但是迦葉尊者和禪宗歷代祖師都未宣稱自己是佛,也沒有經典記載釋迦牟尼佛授記迦葉尊者為佛。反之,在《法華經》阿難尊者被授記來世成佛的記錄。《妙法蓮華經》卷4:「爾時佛告阿難:「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當供養六十二億諸佛,護持法藏,然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再論若都一直有佛在世,根本就不會有相法時代跟末法時代。那這樣一些近代的佛教高僧大德何必又要站出來力挽狂瀾企圖改革末法時期的佛教呢? 

3.  一大阿僧祈劫是一萬萬萬萬萬萬年,非講師所說的56億七千萬年。56億七千萬年後是彌勒菩薩從兜率天成佛來此世界的時間。到時過去至未來的佛教徒也會降生在此美好的世界(無饑荒、疾病和分裂的國家),聽聞正法,被彌勒佛授記何時成佛。和阿僧祈劫一點關係都沒有。三大阿僧祈劫是依顯教方式修行成佛所需的時間,當然佛教中對時間的概念是相對非絕對的,若講師要對阿僧祈劫有另外的解釋,也是勉強說得通的。但是再強調這和經典中提到彌勒菩薩成佛恐怕是沒任何相同性的。此外,只有密教認為可用其危險的修行方式達到快速成佛的目的,但這不在我們得討論範圍之內。 

至於宗教方面,我不了解自稱顯教禪宗的悟覺妙天禪師為何喜歡用密教得儀軌幫人「灌頂加持」或舉辦各種祈福法會或販賣一些號稱加持的商品,把「三皈依」(佛法僧)變成密教的「四皈依」(佛法僧上師)。還去幫忙認證出自台灣的投胎轉世活佛,還甚至幫他灌頂。禪師又不是氣功治療師,幹嘛幫人做這些事呢?我認為禪定只是增強自身的修護機制,若是引進類似鬼神顯神通或氣功治病的說法並不適合。這些在傳統佛教也是不被鼓勵的。引用民國初年以禪定聞名的虛雲老和尚的著名弟子宣化法師的一段話: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名譽不夠響亮,故意去弄個鼎鼎大名的名堂來。但是,他把名字弄響了,一下子就死了。就拿毛澤東來說吧,他可說是名噪一時,簡直比神更有力量,全中國的人民都要搖著他那本小紅色冊子,就連達賴喇嘛的咒也不如他達賴喇嘛雖說會念咒,但與主席一相比,其咒也不靈了,至今仍然是流亡政府,身為難民。又如卡瑪巴大寶法王,在生時喧赫一時,處處為人灌頂灌腳。其實,灌頂即是為人洗頭,灌腳即是為人洗腳,以(密宗)法王的地位,為何要做這樣的事呢?今時密宗非常流行,很多人相信其咒力靈驗。但是,有頭腦的人就應該去體會達賴喇嘛的密宗,再靈也鬥不過毛澤東。我每次去馬來西亞等地弘法,發覺很多人被喇嘛下降頭。證據明明擺在眼前,仍然行人要盲目追從,真可謂愚不可及也!有人說:"法師!你不要開口就罵密宗,我最愛修密宗!"好吧!既然如此,我再也不說了。」

    持平和嚴格地定義,顯教是不承認密教的修行方式的,但是不能否認中國佛教也受到需多密宗的影響,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都是受密教影響的經典,但在中國佛教受到極大的重視。密宗在中國唐朝後就消失了。原因很多也很複雜,但是歷史學家普遍認為主因是中國人無法接受密宗。但怎麼現在反走回頭路呢?當然要祈求消災延壽、人生利樂等等的福報,我相信誦經持咒確實有可能做到,大乘顯教也不反對。或許像是為了渡我這介凡夫所現的功能。但是非佛法的精要及本意。就像神通只是禪定的一個附屬物,非禪定主要追求目標。經典中也記載佛陀明確禁止弟子任意顯神通。近代台灣著名的禪師聖嚴法師說到:若一位佛教法師宣稱自己有神通且公開表演神通。那一定是附佛外道。禪訓營中一名講師公佈其拍的「靈異照片」,解釋成是妙天師父幫弟子消業障所出現的異象。我尊重他的說法,但個人認為那就只是該講師個人看法而已。引用一段文字供大家參考:《景德傳燈錄》卷4:「佛能空一切相成萬法智。而不能即滅定業。佛能知群有性窮億劫事。而不能化導無緣。佛能度無量有情。而不能盡眾生界。是謂三不能也。」佛教和基督教最大的差異是否定代人贖罪的效力。因為種瓜得瓜。我不曉得該名講師這樣說是否會造成同修們對佛教的誤會。

  容易造成誤會的,我個人認為還有「同登喜樂佛國」這首歌。歌詞引用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最後的一段咒語。咒語其實不必翻譯,因為包含顯意和密意。若要照梵文翻譯的意思為:「去吧!去吧!(也有完成的意思)(揭諦、揭諦),到彼岸去吧!(波羅揭諦)一起向彼岸去吧! (波羅僧揭諦)達到圓滿的妙智慧啊!(菩提)願此咒成就!(薩婆訶)」。我不曉得為何「去」會改成「來」,而「彼岸」會改成「佛國」?這是否會造成以為是天堂的混淆呢?什麼是彼岸?佛學詞典解釋如下:梵語波羅譯曰彼岸。生死之境界,譬之此岸,業煩惱譬之中流,涅槃譬之彼岸也。智度論十二曰:「波羅,秦言彼岸。」又曰:「以生死為此岸,涅槃為彼岸。」維摩經佛國品曰:「稽首已到彼岸。」註「肇曰:彼岸,涅槃岸也。彼涅槃豈崖岸之有?以我異於彼,借我謂之耳。」思益經一曰:「世尊!誰住彼岸?佛言:能知諸道平等者。」心經註曰:西土俗以設喻諸佛地謂之彼岸。涅槃經曰:彼岸者,喻如來也。【又】凡事物之究竟云彼岸。智度論一曰:「於事成辦亦名到彼岸(天竺俗法,凡造事成辦,皆言到彼岸)。」智度論三十三曰:「彼岸者,於有為無為法盡到其邊。」法華嘉祥疏二曰:「以究了真俗之原,稱到於彼岸。故大品云:到有為無為彼岸,即其事也。」

       我提出這些疑問,是認為這有待查證或者是對禪訓營建議。同時也希望和諸位同修一起討論佛法以幫助大家一起修行。但是也絕對尊重講師的個人看法。畢竟,我不知道這些資訊的真實性。學佛了就必須開始要求自己儘量保持客觀。佛陀也說要依法不依人、以戒為師。有人問為何妙天禪師未出家卻能說法?這個問題可參考《達摩大師血脈論》卷1:「若見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鬢髮,白衣亦是佛。若不見性。剃除鬚髮亦是外道。」可見大乘法中唯論見性,不論身相。我們可閱讀《華嚴經》中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故事,便可知大乘法中的真善知識,多現在家相,當然這也包括諸多等覺菩薩在內,然以證量而言,他們當屬黑衣(沙門)。藉由這次禪訓營,我對佛教有更深入的體認和認識,也更深信禪定奇妙的功用。非常謝謝禪訓營期間帶我們討論的兩位組輔和熱心付出的學長姐們。也對妙天禪師偉大的理想產生感動和敬重。期待下次也能參加,希望諸佛菩薩佛利加披,保佑妙天禪師色身康泰、各位師兄姐都能健康快樂平安、達到自己的要求、實現當初發的大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sephRanChang 的頭像
    JosephRanChang

    JosephRanChang的部落格

    JosephRan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