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評分:4.3/5分
改編自一犯罪小說系列的其中一集。電影一開始的狙擊手從立體停車場對著河邊無辜民眾從瞄準到開槍,有人作在長椅上,穿西服,旁有一束紅玫瑰突然砰的一聲巨響後就摔到地上,隨後一個要去銀行貸款的女子也突然倒下,文件到處飛舞,接著一提著禮物袋的女子驚訝地走向被害人,隨即又「砰」一聲被槍斃。大家於是開始逃竄,但還是又死了一個倒楣鬼,最後一位犧牲者是抱著孩子繼續逃跑但仍逃一死。這段過程就很令我震撼,如此真實宛如臨現場。
劇情往下發展是警方經由現場遺留的彈殼和變形的路障、錄影機拍到的汽車影像、由停車場收費器中採集到的硬幣指紋、嫌犯槍枝號碼順利地抓到兇嫌。他是一位從伊拉克退役的狙擊手,然而並非我們一開始所看到的真兇。劇情無法免俗地有個美麗、聰明、理性且富有正義感的女律師海倫,可是個人認為應該是犯罪小說的緣故,海倫的行為和個性相當的真實,她有感性、會懷疑和不知該相信誰的時候,而且她一開始只希望犯人能免於死刑,而非「為反對而反對」地堅信犯人一定是清白的,這也比較合乎常理。她會受託杰克‧李奇調查也是對於他背景的了解(退役憲兵、「神人級」調查員、犯人指定要找的對象),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唯一比較奇怪的是為何她對公司不願接又沒錢領的案子這麼有興趣?還是說她有別於她特別支持死刑的檢察官老爸,堅決反對死刑所以特別關心?不知道小說有沒有提到。
至於主角李奇則是由「轉型困難」的明星湯姆克魯斯主演,李奇有異於一般人的價值觀,自然從不同角度也看到這些「鐵證」中的端倪。李奇這角色有著「騎士」「俠客」的形象,他來影去無蹤地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偶爾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而已。卻沒想到他只因為一個過去的承諾,就混進了這淌渾水。李奇要律師海倫去受訪被害者家屬,讓人一開始以為他只是出自於濫情的「人道關懷」。但是令人驚奇之處是,他能藉由了解被害人,而得到異想不到的結果。劇中兩個被害者看似要為自己的另一伴買禮物或花束而在過程被槍擊,而李奇卻能推論他們兩個的關係其實是私通。他們其實是要赴約幽會,所以在同一地點遇害,並不是一開始理所當然的認定被害人是隨機的。這點隨後經更多觀點導向真兇是想殺一人而又隨機殺四人來做掩護的結果,這推理確實非常有轉折敢和驚奇。也點出人類往往太主觀了,讓我反思我們常一聽某某人殺了誰而就認定他真「該死」、「一定是他」,到底真相是不是我們想的那樣?若是檢察官或律師蒐集了許多資料後的推斷也就算了,我們民眾甚至連證據和相關細節都沒看到不知道。如同我們根本沒有研究過馬雅曆法就胡亂起鬨說馬雅人的末日是2012一樣。這可以擴展到我們對一個事物的看法,堅持己見而不願意換個角度去看待一件事情,就認為自己看到的就是真相。而有趣的是,這類的人通常會指控持反對意見的人有這種自身也犯的錯誤。淪自己偏見的結果還算輕微,嚴重的是其實是相信有心人士設計出來的假相。
電影還特別強調協助行兇的人都有一套讓自己心安的共同說詞:「其實我沒得選擇(所以只好這麼做)。」包括警方內奸和企圖引誘李奇在酒吧茲事之汽車零件店的女職員,這是人面對集體或權威的壓力所作的卸責說詞,或許心理會好過一點,對抗這些壓力也確實非常不容易,但是無可否認,藉由這個安撫良心的說詞,使得這些人後續的行為成為可怕的幫兇。至於宣傳賣點的「追車」,個人倒是覺得不是主要賣點,且也算普通,跟「不可能任務4」強調阿湯哥爬杜拜塔是實景拍攝一樣只有宣傳噱頭的效果。
結局當然是內奸非原本的嫌疑人。一個能嫁禍殺人、安插內奸、綁架律師的犯罪集團竟隨著李奇和狙擊場老闆的「殺進老巢」而整個瓦解,實在令人感到「詫異」。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位黃金搭檔有不少的對白增添了電影的幽默性。李奇以自己認為正義的方式殺掉犯罪首腦,我個人認為這蠻符合人們對俠客英雄的浪漫幻想(當然幻想歸幻想,現實不容許私刑)。劇尾以其實是清白的嫌疑犯對海倫的說詞作為完整的了結。這說詞不僅證明了自己的清白(他不會在停車場大樓狙擊,因為背光,而是會選擇大橋),也證明李奇確實是表裡如一的俠客。(他對「那個人」的描述和害怕他的制裁。劇情裡他被虐待昏迷,加上他原本有殺人的衝動,所以也以為自己有殺人。至於他和李奇的關係,還有為何李奇要專挑他制裁,就要說到他在戰場非法殺人的事情了,在此就不詳述。)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