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評分:4.2分/5分

   
近期較少看過預告還想去電影院看的恐怖片,而去電影院看過覺得好看的自然又更少了(通常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然而「母侵」算是少數中的少數。故事劇情是經濟海嘯下一個失業殺妻的父親帶著一對姊妹(維多利亞和莉莉)逃到樹林裡的小屋,父親原本要殺死其女兒,卻早一步被某種「東西」弄死,之後這種「東西」在小屋中養了這對姊妹達三年之久,直到被她們的叔叔盧卡斯雇人找到。這時她們已經是髒兮兮、用四肢爬行、無法言語的「小怪物」了(確實滿恐怖的)。叔叔和其女友安娜聽了心理醫生的建議搬到其免費提供的一棟大房子裡,希望兩姊妹恢復正常人的生活。可是,那個被兩姊妹稱做為「媽媽」的「東西」也跟著他們住進了這棟房子。而隨著心理醫生的調查和這一家人的恐怖遭遇,觀眾和電影裡的主角可發現心理醫生背後的真實動機和十九世紀末的一個悲慘母親的故事……

     本片改編自西班牙導演安迪馬希提和其姊拍攝的一部短片。而「母侵」的監製吉勒摩戴托羅自己寫過小說《血族》三部曲,並導過「羊男的迷宮」、「別怕黑」。我覺得後者和「母侵」風格類似但都不如這片來的好看。本電影裡的鬼魂,也就是「媽媽」的形象是一個瘦骨嶙峋、深灰的乾屍女鬼。人類對屍體的形象自然就有許多恐懼聯想和因畫面產生的不適感,像是印度的兇神阿修羅和希臘梅杜莎腫脹的眼睛和臉、吐出的舌頭。很有可能就是依照腐爛死屍的形象而來。再加上鬼魂似人非人又不正常地飄浮、扭曲身體、爬行和高速移動,更讓人覺得驚悚。片中常常突然竄出女鬼再配合音效,自然有不少嚇人一跳的橋段。我發現「蛾」所象徵的意義在西方文化似乎和靈界有關,因為很多影片都用蛾代表惡靈或是鬼魂。至於這些嚇人手法如安娜以為在房間裡披著毛巾的人是莉莉,後發現莉莉和她姊姊在樓下、心理醫生用相機在黑暗中拍攝鬼魂、故弄懸疑的催眠或是不明人士唱的搖籃曲等等,在很多過去的恐怖片都用過了。但是高明的導演還是成功地讓觀眾陷入一種不知「媽媽到底是什麼東西」所造成的恐懼和懸疑氣氛。不過隨著女鬼在電影後面的露臉,這種氣氛也就跟著隨之而散。不過,個人不太喜歡「開放式結局」。所以這部電影有清楚交代前因後果,也沒太多人掛掉,我覺得是還不錯。

     恐怖片要恐怖的話,必須要讓觀眾把電影裡的恐懼和神秘感跟自己的生活有所聯想。本片以劇中人物常見的經濟、親人死後所面臨的痛苦又要面對監護權爭奪的無奈,其造成之壓力使人覺得真實和有不安定感。交織著可怕的鬼魂在家中常見的角落竄出,而鬼魂在文學作品中是人深層負面感情或為死人遺憾的一種象徵。該片確實達到上述的需求。片中對鬼魂的解釋是人類死後殘存強烈未了的意念,陷在不斷地輪迴之中直到滿足或達成才能解脫。這也點出那個「媽媽」照顧這對姊妹是因為找不到自己的孩子而有著強烈的執著。而本片也想說母愛固然偉大,但是其衍生出來的負面情緒(像是女鬼見不得安娜取代她的角色、姊妹的父親因為「愛」而想殺死其子女讓她們「解脫」),恐怕會殃及不相關的人和所愛的子女。我想任何一種「愛」都一樣,如英國神學家路易斯講的:「愛」與「神」相似,但過度膨脹反而成為「魔」。然而身為凡人的我們,往往沒有辦法有這種智慧去看清。


西班牙導演安迪馬希提在2008年拍攝的短片(0:50開始),「母侵」以此做為原始構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RqS6pBC42w

女主角安娜由原本不喜歡小孩、自認無法勝認照顧責任、習慣自由的樂團貝斯手,卻藉由恐怖事件的經歷,逐漸將她和盧卡斯及兩姊妹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由演過「0:30凌晨密令」(好悶、完全不想看)的潔西卡‧崔斯坦飾演。男主角盧卡斯和其兄則是由丹麥演員尼可拉‧科斯特-瓦爾道分飾兩角(因為劇本設定這對兄弟為同卵雙胞胎)。之前演過「防火牆」、「黑鷹計畫」中的配角,據說是演影集「冰與火之歌」而紅的。在2013.04.11上映,由湯姆克魯斯主演的「遺落戰境」也有其演出。(之前其實對他沒什麼印象)


安娜終於瞧見確實存在而非小孩幻想的「媽媽」了。在此之前是安娜只在夢中看到或是安娜自己不安的猜測而已(例如她懷疑是想爭奪監護權,也是姐妹的阿姨偷闖入她家)。現在的恐怖片有小孩越來越搶戲的趨勢,或者是說,編劇發現小孩是恐怖片的好題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sephRanChang 的頭像
    JosephRanChang

    JosephRanChang的部落格

    JosephRan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