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3.5/5分
「當時我們是希望做些什麼,而現在的人是希望成為某人。」、「現在的人都不喜歡思考,他們只喜歡感覺(feel)。你感覺怎樣?喔~我感覺很不好。而我喜歡認為和思考(think)。我認為我很好。」、「注意你說的話,因為它們會成為你的思考;注意你的思考,它們會成為你的行動;注意你的行動,它們會成為你的人格;注意你的人格,它們會決定你的命運。」(取自《塔木德》)我認為這些經典對白充分透露了柴契爾夫人的性格。電影把她描繪成有理想抱負、不願妥協、不畏懼恐怖攻擊和眾口鑠金的勢力、堅持走自己認為對的路的女強人,雖然所屬的保守黨最後向輿論妥協,要求她解散內閣。然而以現在的觀點,當時柴契爾的對歐盟和福利制度的真知灼見已經逐漸明朗。而柴契爾的性格也決定了她獨樹一格、富有爭議性的傳奇人生。
導演和編劇利用回憶的手法描述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的人生重大轉折和歷史事件。然而跳躍式的回憶手法非常的不協調和整個結構很鬆散。其他的原因或許是紀傳式的電影,本身並沒有太多戲劇性的內容。另外看近年來梅莉史翠普的作品,從「穿著Prada的惡魔」裡的恐怖美國時尚總編輯到「媽媽咪呀」中的放浪不羈的地中海民宿老闆娘,再到「美味關係」中的法國女廚師。她精湛的演技真的演什麼像什麼。可是她以高超的演技和絕妙的化妝術扮演老年癡呆的柴契爾夫人,以及後來歇斯底里的收起她亡夫遺物的片段引起英國人的討論。認為這對仍在世的柴契爾本尊非常不尊敬,我也認為有這個疑慮。當然她本人和其家人已經發表聲明不會看這部電影,或許這也是好的。
柴契爾夫人在任職教育部大臣時和工黨議員針鋒相對的橋段。
- Mar 05 Mon 2012 16:39
電影「鐵娘子:堅固柔情」短評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